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天氣誘發季節性痛症 日常注意保暖可避免?

近日天氣轉季,不少風濕患者在轉季期間都會感到關節疼痛,尤以膝或肩膀為多。如不注重保暖,或在日常過量活動,都很容易加劇關節痛楚。

風濕在日常生活中,是指受天氣誘發的慢性痛症,在中醫理論中稱為「痺證」。患者發病期間會感到關節疼痛、僵硬。當氣溫下降,而風、寒、濕等外邪入侵人體,三邪雜至,便會合而成痺,隨之生成痛症。

潮濕轉冷關節痛

關節疼痛,在中醫有分為實證、虛證兩種。實證是由外來因素影響,如風寒侵襲、舊患,或長期勞損缺乏休息等等。而虛證則源於人體氣血弱,大多並無外傷,但患者會感到疼痛。

 

風濕痛症常發生於四、五十歲人士身上。此類人士多氣血虛弱,關節繃緊乏力,易酸痛,行動偏慢且不便,日常亦較為怕冷,面色暗沉,易氣喘。這類人士本已易發虛證,加上天氣因素,若受潮濕或寒冷天氣影響,疼痛情形便會更加嚴重。

 

風濕痛症的出現位置,多在肩頸、腰、膝蓋、腳踝等,肩頸活動時可能伸展不順,關節帶雜聲,情況嚴重甚至會手或腳痺、頭痛、頭暈等,或致交感神經受影響,導致心慌、心跳;及至膝蓋,患者則可能因氣血不順、凝滯而發腫,觸碰時感發熱;而若屬腳踝風濕,則多由外傷引起,腫如豬蹄,嚴重者甚至會韌帶受傷。

痛症不可怕 治療有方法

針對風濕痛症,中醫多以正骨、針灸、中藥等治療方法應對。中藥方面,中醫多以散寒驅風、疏通經絡為方針,以驅去寒邪緩解症人痛感。若患者因風濕而有麻痺症狀,視乎體質,中醫亦會以針灸向相關穴位施針,幫助痛人改善病症。

 

而在日常生活中,患者亦應該注意保暖,避免吹風,以及做適合個人活動能力的運動,多拉筋,幫助強健肌肉,紓緩繃緊關節。飲食方面,亦要避免生冷食物、凍飲,多吃調補氣血、補肝腎、強筋骨茶療,例如:桑寄生蛋茶、黨參白朮淮山烏雞湯。若關節感到受寒疼痛,患者不妨以熱水、毛巾熱敷10至20分鐘,惟炎症期間,若關節出現紅腫熱痛,切忌熱敷。
 

不過,所謂病向淺中醫,活動能力對個人日常生活影響重大,若患者風濕日久而未見改善,甚或無從分辨痛症證型,敬請儘早諮詢專業中醫意見,及早求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