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【腰背痛年輕化 痛感不同證型有別!】

坊間常對腰背痛症有不少誤解,以為腰背痛只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,然而不少腰背痛個案皆因長期姿勢錯誤引起。不論任何年齡、性別,都不應忽視腰背痛症。

 

腰背痛常出現於早上起床、久坐、彎腰、勞累,或過量運動之後,患者易感到腰酸、背痛、肌肉僵硬,以及行動不便。如果伴隨椎間盤突出或骨刺情形,患者亦會感到下肢麻木,甚或肌肉無力、萎縮等。

痛感不同   證型有別

從中醫角度來說,腰背痛症可大致分為四型,分別為腎虛、血瘀、寒濕、濕熱。其中,腎虛型腰背痛症便是以痠軟為主,伴隨膝腿無力,久經勞累後,會加重痠軟感覺。此時中醫治療,便多以補腎壯骨中藥為主。

 

至於血瘀型的腰背痛症,患者會多感到刺痛,而且疼痛部位固定,痛症持續較長,在日晝時候痛症較輕,入夜則加重。此時中醫治療,多用活血化瘀中藥。

 

及至寒濕型的腰背痛症,患者則多感痠痛,易寒冷,亦多感筋骨沉重,遇陰雨天時痠痛亦會加劇,此時中醫治療多用溫經散寒中藥。

 

如若患者屬濕熱型症狀,患者則多感腰部及髖部疼痛,痛處會有灼熱感覺,此時則可用清熱利濕中藥幫助治療。

治療方法多   腰背不再痛

中醫治療腰痛,常以「壯腎健腰湯」為主方,再於辨證論治後,依據患者體質、情況來決定治療方案。例如,腎虛腰痛者會以補骨脂、杜仲入藥;瘀血腰痛會加三七、地蟲等;寒濕腰痛可加附子、乾薑;而濕熱腰痛亦會選用黃柏、蒼朮等。

 

除了內服中藥治療,如情況合適,中醫亦會以針灸幫助患者復原。其中治療下背痛的穴位,便以膀胱經為主,如腎俞、大腸俞、委中等,以幫助患者調理氣血、疏通經絡。

 

當然,在中醫治療以外,日常坐姿端正,日常避免急速前彎、旋轉,或身體過度後仰的動作亦相當重要。患者日常應避免久坐,或可用背墊支撐下背,使受力均勻。患者平時亦應有適量運動,如游水、慢行等,藉此改善及預防腰背疼痛症狀。然而,若患者長期受腰背痛困擾,最好始終是盡早尋求專業中醫接受治療,病向淺中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