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關節炎致身體活動受礙 治療根據體質用藥大不同

如果你的身體關節不時感到疼痛、腫脹、僵硬,甚至出現變形,這些都可能是關節炎徵兆。不論任何年齡,皆有可能患上關節炎,而隨年齡增長,關節液隨時間推移分泌減少,年長人士亦會更大機會患上關節炎。而相對於男性,女性患上關節炎的機會亦會較大。

以中醫角度來說,關節炎屬於痹症範圍,是因風、寒、濕、熱之邪而起,經絡痹阻,氣血運行不𣈱,隨之筋骨關節便會痠痛、發麻,甚至腫脹、變形,導致身體活動機能受礙。然而具體成因,中醫便有細分「肝腎虧虛」、「寒濕痹阻」、「濕熱阻絡」、「痰瘀互結」、「氣血兩虛」等等。

關節疼痛   辨證論治

其中如肝腎虧虛者,便常反覆發作關節痠痛,活動後會加重痛感,關節易麻木、畸形,亦多伴隨腰、膝關節酸軟,面色偏蒼白,舌頭色淡、舌苔薄白。這類患者中醫多以獨活寄生湯加減,以黃芪、黨參、桑寄生、川芎、當歸等入藥。

 

及至寒濕痺阻人士,則會多見肢體關節冷痛,日常難以伸展,遇熱時症狀減輕,但遇冷時則痛症加重。此時中醫治療便會以散寒除濕、溫經通絡為主要方針,以烏頭湯合桂枝附子湯加減,以附子、黃芪、桂枝、白芍、細辛等入藥至於濕熱阻絡者,則會感到關節紅腫疼痛,同樣難以伸展,但遇熱遇冷皆會減輕痛感,舌苔現黃、發膩。此時中醫便會以四妙湯加減,以清熱除濕、通絡止痛,以黃柏、蒼朮、薏苡仁、懷牛膝等入藥。

 

另外,痰瘀互結者,多見關節疼痛日久人士,常反覆發作,關節麻木、畸形活動不利,舌頭見有瘀點瘀斑,舌苔帶膩。此時中醫便會以活血祛瘀、化痰通絡為方針,以身痛逐瘀湯合二陳湯加減,用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秦艽等入藥。

 

而若患者屬氣血兩虛,關節便常反覆酸軟疼痛,活動後多加重酸軟痛感,關節易麻木畸形,常伴隨氣短乏力。這時中醫便會以益氣養血、舒筋活絡為方針,以補中益氣湯加減,如用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陳皮等入藥。

足浴熏蒸  緩解痛楚

除了以內服藥品治療,一些足浴、熏蒸方法,亦會對此類痛症有效。例如患者可以牛膝30g、雞血藤30g、桂枝15g、淫羊藿20g,煎湯泡足,每天一次,並以十五天為一個療程。增加局部血流循環、使肌肉放鬆及舒緩,有利於減輕疼痛和關節僵硬。

 

然而,中醫始終講究辨證論治,得對症才能下藥,胡亂用藥不單無助解決問題,甚至可能有損健康。因此若患者感身體疼痛情況持續,又不了解自身關節炎情況如何,與其胡亂猜測病情,不如及早求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