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對付失眠有妙法

都市人生活壓力大,不少人可能每天都吃安眠藥。其實應對失眠問題,中醫已有多年經驗,服食安眠藥絕非唯一解決方法。從中醫角度來看,失眠亦稱為「不寐」,症狀包括難以入睡、易醒、醒後難以再睡等,嚴重者甚至可能整夜不能入睡。而中醫角色正是調整身體裡面陰、陽、氣、血的失衡規律,從根本對付失眠。

 

失眠四大種類

中醫會按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結果作出診斷。中醫認為失眠可以分為4類,如心肝火旺、心腎不交、心脾兩虛、痰熱內蘊。中醫會依照患者失眠原因的不同,擬定合適治療方案。

 

 

「肝鬱化火」多源於生活緊張及工作壓力,導致肝氣鬱結。症狀主要包括情緒急躁易怒、頭昏腦脹、兩眼發紅、口舌痱滋,口苦口乾等,治療主要以疏肝、清熱、理氣為主。

 

「痰熱內蘊」常見於進食濃味及煎炸食物後,會出現胃脹胃痛、胸悶、痰多、發噩夢、半夜易驚醒,患者舌苔可能會見黃、膩。痰熱、食滯皆可導致失眠,中醫治療便會以清熱、化痰、安神為主。

 

 

「心脾兩虛」則多見於思慮過度,有脾胃損傷,氣血生成不足,不能養心的患者。這類患者多夢、易醒、睡不安穩,在日常生活亦可能有心悸、健忘、四肢困倦等情況。中醫這時便會以補益心脾、益氣養血為主要治療方針。

 

至於「心腎不交」,便多因為經常熬夜、工作過勞或房事不節制導致陰精虛耗而生。患者可能難以入睡,時而心慌、心悸、頭暈、耳鳴、盜汗、潮熱、口乾、健忘、男子夢遺等徵狀。這時中醫便會以補腎、滋陰、清熱為主。

能以藥膳輔助

在日常進食方面,失眠患者可以選用紅棗、百合、柏子仁、酸棗仁、桂圓、蓮子等作為食材。其中紅棗便有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的作用;百合能清心安神;桂圓亦可安神補血。以它們配合其他食物作藥膳之用,有助改善睡眠質素。

 

 

不過藥材選用須視乎個人體質,其中如酸棗仁湯雖然主治「虛煩不眠,驚悸多夢,體虛多汗」,但對於長年須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眠的患者就未必有效。每人失眠原因各有不同,實際上須以何種方法應對,最好經過中醫診斷,再配合患者體質決定治療方案、所用藥材。

 

應對失眠,中醫會就失眠起因分門別類,相對較能配合患者狀況作長期調理,藥物副作用亦遠較長期服食安眠藥輕微。若失眠情況嚴重,如持續時間變長,或徵狀變得複雜,患者便難單靠藥膳處理,應盡早諮詢註冊中醫師,可能再進一步透過針灸、耳穴壓貼等方法調理身體,紓緩失眠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