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甚麼是中風?

     不論是癌症患者,或是患者家屬,他們對於中醫治療癌症的作用都有不少迷思。例如部分患者會迷信一些「看似中醫」的偏方,誇大現代西醫的手術、放射性治療、電療,或是化療等療法的副作用;但同時又有不少患者完全不願相信中醫方法,忽視癌症治療期間及療程之後的個人調理、生活飲食等元素,失卻中醫為病人減少疼痛、紓緩副作用等助益。

 

 

    古代中醫認為:「癌者,上高下深,岩穴之狀......毒根深藏,穿孔深里」,意思是癌如岩石狀,是有毒根深藏於體內。而腫瘤發生,亦是與臟腑功能失調,毒蓄體內,隨之氣血不行有關。中醫在癌症治療上可說是歷史悠久。

 

舉例來說,「肝陽暴亢、風火上擾型」的中風患者,便多見眩暈頭痛、面紅目赤、口苦咽乾、心煩易怒、尿赤便乾,舌質紅或紅絳,舌苔薄黃,脈弦有力;而「氣虛血瘀型」患者則會面色晄白,氣短乏力,口流涎,自汗出,心悸便溏,手足腫脹,舌質暗淡,舌苔薄白或白膩,脈沉細,細緩或細弦。

中醫食療可輔助

中醫向來著重從飲食及生活習慣等方面,志在協助患者從術後復原,也透過改善患者體質,幫助患者對抗癌症。例如飲食方面,腫瘤病人便應在不影響營養均衡的情況下適度「戒口」,視乎體質或癌症種類,忌食部分具刺激性、經過加工或含酒精的飲品。例如食道癌患者,便應忌食過熱食物、酒;肝癌患者亦須避免進食肥膩、油炸,刺激性食品及酒精等。

 

若親友欲以食療方法為患者進補,不妨考慮根據病人病情來針對進補。例如陰虛肺燥的肺癌患者,便可煲沙參養肺湯:將10克沙參、15克玉竹,10克百合用紗布包好,將100克豬肺洗淨,再加10克銀耳、少許蔥段放入砂鍋加水,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約1小時,在豬肺熟透後稍加鹽調味,以改善咽乾、乾咳、皮膚乾燥等症狀。

 

若在癌症治療後感噁心嘔吐,患者或親友亦不妨以紅蘿蔔煲粥,將紅蘿蔔150克洗淨切片,加入粳米、水1000毫升,煮約一小時後再加入加薑粉、山楂粉,每日一次供患者食用。以此達到理氣和胃作用,紓緩食慾不振、腹脹等等癌症治療後的常見不適情況。

人參不是萬靈丹

 

患者患上癌症後,人參作為一種上等藥材不時被視作補身上品。中醫認為人參能大補元氣且能生津,在現代藥理上,人參中獨特的有益化合物人參皂苷皂苷Rh1、2,Rg2、3便具有誘導癌細胞凋亡、分化,以及抑制癌細胞轉移的作用,有助癌症治療及改善病情。它能減少患者疲勞、增強體力、免疫力,亦有輔助化療之效。

 

不過藥有藥性,也不是上等藥材就能與應對所有病情。例如在癌症治療過程中,患者最好不要食用人參;而血小板不足、有出血傾向或在服用抗凝血藥的患者,也應避免食用參類藥材。患者在治療期間不適宜胡亂進補,因相關療程可能招致腸胃黏膜受損,削弱消化吸收功能,所以滋膩重滯一類補藥並不適合在此時食用。

 

中醫用藥或施以各種療法,均講究患者病況及個人體質是否合適,不能一概而論說某種食品藥品必然適合某種病人。癌症患者經歷漫長療程身體虛弱,如何調理更應諮詢醫師意見,切忌盲目亂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