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中風一向被視為「老人病」,較少出現於年輕人士身上。不過,本港近年年輕人中風的發病案例愈趨增加,20歲左右年青人的發病案例亦有出現。如何及早察覺並預防中風,日益受現今都市人關注。

甚麼是中風?

腦中風主要分為「出血性中風」及「缺血性中風」兩種,前者可能緣於腦部血管脆弱,腦血管畸形,或因血壓過高,動脈硬化等而導致血管破裂,隨之使「出血性中風」出現;至於「缺血性中風」則大多源於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,或是長期吸煙及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而引起血栓形成,令腦血管堵塞,從而引發「缺血性中風」。因此,若然身體已有以上毛病,不論仼何年齡皆有中風風險。

從中醫理論來說,中風可分為五種證型。雖然五種皆有「半身不遂,口舌歪斜,言語蹇澀或不語,偏身麻木」的症狀,不過證型不同,其餘症狀皆有差異,需經醫師診斷方能對症下藥。

舉例來說,「肝陽暴亢、風火上擾型」的中風患者,便多見眩暈頭痛、面紅目赤、口苦咽乾、心煩易怒、尿赤便乾,舌質紅或紅絳,舌苔薄黃,脈弦有力;而「氣虛血瘀型」患者則會面色晄白,氣短乏力,口流涎,自汗出,心悸便溏,手足腫脹,舌質暗淡,舌苔薄白或白膩,脈沉細,細緩或細弦。

因此,雖同為中風,但隨患者證型不同,症狀亦會有所不同。除了上述所述的證型以外,還有「風痰瘀血、痹阻脈絡型」、「痰熱腑實、風痰上擾型」、「陰虛風動型」等多種分類,患者不易自行分辨。所以,患者如感到身體不適,甚至身體本來有中風先兆,最佳辦法始終是及早求醫。

預防中風須及早

其實,不論任何證型,若能改善日常生活習慣,皆能對預防中風有所幫助。例如要確保睡眠充足、適度運動、保持心情舒暢、戒除煙酒,飲食上亦要保持低糖、低鹽、低脂,少進食熱氣食物(如煎、炒、炸的食物),日常要多吃蔬果等多纖維、多微酸食物,早午晚三餐亦要遵守「三分飢、七分飽」的原則。至於本身有高血糖、高血壓風險人士,亦應注意定期檢測個人血糖、血壓狀況。

除了改善生活習慣之外,以下兩款中醫湯水也能有助預防中風:

【驅風明目湯】 (4人份量)

材料:粉葛(葛根)1斤、天麻1両、杞子0.5両、豬骨10両

做法:

  1. 豬骨汆水,水滾後盛起
  2. 粉葛切件,再把天麻清洗乾淨
  3. 加入適量凍水,放入粉葛、天麻及豬骨煲5小時
  4. 最後加入杞子焗10分鐘,有需要時可加適量鹽調味

 

【益氣安神湯】 (4人份量)

材料:靈芝1両、天麻1両、杞子0.5両、五指毛桃1斤、豬骨10両

做法:

  1. 把靈芝、天麻、五指毛桃清洗乾淨
  2. 豬骨汆水
  3. 加入適量凍水,放入靈芝、天麻、五指毛桃、豬骨煲2小時
  4. 最後加入杞子焗10分鐘,有需要時可加適量鹽調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