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三伏天灸|趕走都市病 紓緩鼻敏症狀

夏日時節,天氣多雨,出街感覺濕笠笠,有時室內室外溫差大,一冷一熱,也容易生病。而對鼻敏感患者來說,每當踏入夏天,鼻水更是流不停。然而,其實簡簡單單的三伏天灸,已能幫助不少人士對抗冬夏兩季易病時節,防治季節性常見問題,尤其能紓緩鼻敏症狀。

什麼是「三伏天灸」?

不少讀者或許已不是初次聽聞三伏天灸,但是三伏天灸是什麼,相信許多讀者都未必了解。天灸療法,實則是中醫針灸學中「灸法」的其中一種,又稱藥物灸、發疱灸,三伏天灸便是在三伏天時進行天灸療法,將一些刺激性藥物塗抹於部分穴位,使局部皮膚充血,甚至起泡,從而達至疏通經絡、行氣活血、調節臟腑、協調陰陽的效果,以此預防或治療疾病。

而天灸所敷藥餅,即「三伏貼」,皆以天然材料新鮮製作,材料主要有延胡索、炒白芥子、北細辛、桂枝、辛夷花等辛溫藥材,然後研磨成粉,於貼藥當天調以鮮榨薑汁,製成藥餅。方法是將切粒生薑打蓉,濾出薑汁取用,及後將其加入天灸藥粉,並攪拌混合,搓至一厘米左右大小,最終製成貼狀,是經多番加工後,才可用於患者身上。

什麼時候進行「三伏天灸」最合適?

患者若受各種冬夏常見問題困擾,例如咳嗽、濕疹、怕冷、痰多、倦怠、喉癢、水腫、腰痛、腹痛、泄瀉、痛經、陽痿、食慾不振、宮寒等健康問題的話,皆可借助天灸,預防身體因氣虛或陽虛生病。

三伏天是指一年中最熱的時期,亦可細分為三個時段。而2023年適合進行「三伏天灸」的時間分別是7月11日(初伏)、7月21日(中伏)、8月10日(末伏)。事實上,三伏天為一段時期,因此天灸並不是必須要在當日進行,前後1至2天亦可。

然而,三伏天灸的治療效果,以及具體接受時間、敷貼位置,仍須經中醫師專業判斷,因此其敷貼位置、時長,亦因患者體質各異而不盡相同,所以接受療程前,最好應諮詢中醫意見,以免藥石亂投,反延誤病情。
 

療程期間注意事項

中醫認為,三伏天期間應多喝熱水、熱湯及熱茶,以幫助出汗,達至發汗解表、疏通表裡;切忌進食寒涼食品、凍飲。另一方面,亦應適度調節室內溫度,避免以風扇直吹身體,以免寒氣入體。

 

以下這款清熱生津、滋陰潤肺的湯水若配合三伏天灸服用,則效果更佳:

材料及份量:

無花果數粒、紅蘋果2個、石斛2錢、南杏3錢、北杏1錢、陳皮1塊、瘦肉少許(素食者可減去)、水約3公升(可按個人喜好調節)

做法:

將所有材料清洗乾淨備用,加入約3公升水以武火煮沸後再調至文火煲約45分鐘即可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