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踢走寒氣 告別轉季鼻敏感發作 把握良機 三伏天灸治未病
踏入七月盛夏,天氣開始酷熱又潮濕,不少市民習慣大開冷氣,出入場所便會出現偌大溫差,容易刺激呼吸道,引起不適。這類驟然而來的氣溫及天氣轉變,尤其是較年長或年幼人士,身體未必能迅速適應變化,導致衛氣不足,陽氣受損,外邪入侵易傷肺,例如鼻敏感等各種呼吸道徵狀便隨之出現。
原來身體不少病痛都是因為陽氣受損所致,諸如各種呼吸道問題、慢性咳喘、甚至寒濕痛症、虛寒怕冷等… 中醫認為可以藉著把握全年最熱、陽氣最盛的「三伏天」,把身體內積聚已久的寒氣,借助這時節的旺盛陽氣通通迫走,趕走病痛根源。留意,天灸本身不是用來治療疾病,它是用作改善從中醫角度屬陽虛和氣虛的狀態,防止因氣虛或陽虛生病,即所謂「治未病」。
天灸療法有根據
不少人或會從醫師口中聽過「天灸療法」這名字,這療法聽起來很神奇,它完全不用針灸服藥,只要貼幾帖藥就能治病?原來當中大有學問。中醫講究「治未病」及標本同治,在未病之前做好防禦,天灸早於清朝已有記載,是一種藥灸療法,在每年指定的日子,在特定穴位敷貼對應體質的藥物,達到刺激穴位,由表及裡,循經絡到臟腑來調治氣血陰陽,扶正祛邪。最適合就是冬病夏治,預防於冬天容易發作的病症,當中包括過敏性鼻炎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哮喘等。
天灸好處不少,但平常在中醫診所裡卻為甚麼不見有人敷貼呢?原來最理想的天灸,只限在每年指定的日子裡進行,首 3 段時間是夏季裡最酷熱的三伏天,其餘 3 段時間則是冬天裡最陰寒的三九天。以三伏天為例,2024 年的初伏是 7 月 15 日至 24 日,中伏是 7 月 25 日至 8 月 13 日,末伏是 8 月 14 日至 8 月 23 日,這些日子肺經氣血運行最旺盛,血液循環最佳,皮膚毛孔張馳,有利於外敷藥物滲透外,適合用藥於特定穴位,激發經絡、調整氣血,才能達到最佳預防效果。
需由醫師辨證 才能決定穴位及藥物配方
另外亦需留意,中醫始終講究辨證論治,三伏天灸亦需根據對象體質,按病情來選擇合適的藥物配方,例如可以用白芥子灸治療哮喘,其他病症則可能使用丁香或吳茱萸等;同時亦要按疾病的虛實、正邪盛衰來選天灸的穴位,例如肺氣虛者可選肺俞,腎虛者選腎俞,脾虛者選足三里,氣虛者選關元、氣海等;最後貼藥時間長短也需考量,如年長及年幼者貼藥時間不宜過長,一般人感覺皮膚有熱熨感即可除藥,不應超過 4 小時。因此,對天灸有興趣的市民,應盡早向中醫師諮詢及診症,經專業診斷,才能得到最符合自己需要的天灸療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