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脾胃氣虛可成癌 中醫著重清熱解毒抑制癌細胞

肝癌是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,在2021年新症有近一千八百宗,死亡人數亦接近一千五百人,發病率隨年齡上升,患者中有七成半是男性。肝癌初期病癥並不明顯,患者察覺症狀時,例如上腹出現硬塊、容易疲累、眼睛臉色發黑等,往往已是癌症末期。

氣血瘀阻 脾胃氣虛可成癌

肝癌患者可以是不同的體質類型。以中醫理論來說,肝主疏泄、藏血,而肝腫瘤便起源於氣血瘀阻、痰濕、脾胃氣虛等。氣血瘀阻者,常見口乾口苦、大便乾燥、小便黃,當醫師檢查按壓上腹腫脹處時,患者往往反應劇痛。

 

及至痰濕型患者,則多見四肢腫脹、口乾舌燥、煩躁失眠、食慾不佳、易氣促,患者往往精神不振。如患者有以上症狀便多屬痰濕,中醫治療時會多以化痰祛濕為方針。至於脾胃氣虛者,則多見消瘦無力、疲倦煩躁,尿黃便黏,部分情況下亦會皮膚發黃、發黑,亦稱黃疸。

 

而面對以上不同患者,視乎體質,中醫還會選擇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軟堅結散、扶正固本等作治療方向,或輔以清熱、解毒的中醫藥材,幫助對抗癌症,抑制癌細胞增長。

以人為本 扶正袪邪

中西醫聯合治療肝癌比單純中醫治療或西醫治療更有效。若過去曾有肝病史的患者,當然首先建議每年進行身體檢查,定時定候掌握身體狀況,如未有發現患癌可配合中醫加以調理。其次,若已不幸到了肝癌的中晚期階段,中醫用藥亦能減輕患者虛弱、失眠、口苦、食慾不振、貧血、腹脹、腹水等症狀。以至在術後調理方面,中醫也能輔助治療,以提高西醫療效。

 

患者日常仍應注意飲食營養均衡,避免吃寒涼、燥熱辛辣食物,以免刺激肝臟,亦應保持正常作息,早睡早起,適當運動,加強血氣流通。患者亦可不時按壓「陰陵泉穴」,即小腿內側、脛骨內側髁下方。陰陵泉穴屬脾經,是保肝護脾的穴位,能循脾胃氣血,修復肝臟。

 

然而肝癌成因始終複雜,在病發初期又非常難以發現,因此若有任何疑問,不妨盡早諮詢專業醫師意見,以免延誤診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