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血瘀體質可致大腸頑症? 中醫判斷體質治療大不同
大腸癌是本港常見的癌症種類之一,致死率在癌症之中排名第二。大腸癌包括結腸癌、直腸癌、肛門癌等,多發生於直腸及乙狀結腸上。大腸癌多與生活飲食習慣有關,例如食物纖維攝取量不足,煎炸及加工食物攝取過多等,都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。而患者比例以男性為多,男性尤須特別注意。
飲食不節壓力大 或可導致大腸癌
以中醫理論來說,現代醫學所指的大腸癌,都與「癥瘕」、「積聚」、「腸蕈」、「腸風」、「腸中積聚」、「鎖肛痔」、「臟毒」等等範疇接近。加上中醫現代的臨床觀察,亦發現大腸癌既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,亦可因後天習慣導致的素體虛弱、脾腎不足而起,中醫調理在此方面能起積極作用。
大腸癌的成因多樣。例如日常飲食不節制,或食過多肥膩濃厚食物等;甚或生活壓力大,憂思抑鬱,以至久瀉久痢,導致氣機失常,氣滯血瘀,積結腸道;或個人身體隨年月變差,易受不同外邪影響,如風寒濕熱毒等。以上因素都會誘發大腸癌發生。
中醫有方法 利便排濕熱
其中,大腸癌尤以濕熱積聚為多數。平常我們聽見的濕熱,多是指輕微濕熱,例如大便時感覺灼熱,質地粘連,或有肚瀉。唯嚴重濕熱日久積聚,才會誘發癌症。
中醫在治療方面,多以排出體內濕熱,幫助腸道抗菌等為治療方法。例如用到黃連、馬齒莧、敗醬草等等中藥,幫助消炎抗菌,阻止腸道的發炎轉化成為癌症。而中醫亦有「六腑以通為用」的說法,意指保持大便暢通,便能排出體內毒素和濕熱,讓腸道黏膜保持健康正常,幫助預防大腸癌。
除了濕熱證型,因應不同的成因及個人體質亦會出現其他證型。例如部分大腸癌患者,便是由血瘀濕濁體質所致,當人的血液濕濁運行受阻,慢慢積聚,便會成瘤。而愈多血瘀濕濁形成,人的血液津液運行又更為受阻,形成惡性循環。
因此最終如何治療,始終須要經專業中醫判斷。人人體質不同,一種藥方用於一人身上見效,也不等於人人合適。因此患者若受大腸癌困擾,不妨盡早諮詢醫師意見,切忌誤信偏方,藥石亂投。